株洲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视讯之窗 > 新闻资讯 > 特别关注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基于长程衔接的学习能力准备

作者:刘奕君 发布时间:2022-05-17 访问量: 字体[ ]


株洲市幼儿园 刘奕君


2021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其中《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在与我园老师、家长交流时,发现他们最关注的是"学习能力"准备。"不练习写字,幼儿如何学会写自己的名字""10以内的加减运算需要怎么教"…… "小学化"的红线不能碰,但"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成为了老师们纠结的问题。

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强调行动性。虞永平教授曾说过课程就是"做事"。幼儿园学习能力准备教育也就是以幼儿为本,做其该做的事、能做的事和喜欢做的事。

一、让孩子做该做的事——学习能力准备≠幼儿园"小学化"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学习能力准备的内容,明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联系和区别,才能真正防止"小学化"误区的出现。

学习能力是指个体从事学习活动所需具备的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学习活动的各种能力的组合。[]学习能力准备具体表现为在集体情境中能认真听并能听懂他人说话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能较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能说出图画书的主要情节,并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绘画、拼图等活动中,能识别上下、左右等方位能认识并书写自己的名字能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数数、排序、简单的统计和测量等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简而言之,即听、说、读、写、算、空间等方面的能力准备。

幼儿园"小学化"是指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主要体现为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小学化"教育方式"小学化"教育环境,如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脱离幼儿生活情景,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未按规定创设多种活动区域,未提供充足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和图书,缺乏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强健体魄、自主游戏的教育环境……

"学习能力"是个体在其特定的年龄阶段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小学化",就是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提前用小学的方法来学习。这种超前学习是以牺牲学习的兴趣、长远的发展为代价的。

通过对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5-6岁幼儿阅读与书写准备"典型表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1-2年级识字与写字"的目标(详见下表),我们发现幼儿园与小学的学习内容彼此关联,但亦有明显的区别。



《指南》主要是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柔性指引,而《课标》是对课程目标和内容的的刚性要求,折射了不同教育阶段主要任务的转变,即从幼儿园"玩中学"到小学"学中玩"过渡,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主要渗透在生活和游戏中,小学则以专门的课堂学习为主,有了更为具体的量化要求。如幼儿园教育以感知和了解为主,重在激发学习愿望,习得初步技能,小学阶段开始正式学习汉字,包括字音、字形等,关于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的学习都是从"零起点"开始。做好学习能力准备,就是践行《指南》《指导要点》的精神,让孩子做该做的事,不抢跑、不越位。

二、让孩子做能做的事——成长有节奏,学习有规律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符合孩子年龄特点,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幼儿能认识并书写自己的名字并不需要专门的写字训练,掌握书写技能更需要一些先决条件,比如:正确握笔、自主运笔、手眼协调等。3-6岁儿童的"书写准备"分为萌芽阶段、过渡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应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不断积累相关的能力,比如:小班幼儿在玩积木,穿珠子,剪纸。穿衣服,扣扣子,拉拉链以及涂涂画画中发展及动作,小肌肉力量以及手眼协调能力;中班幼儿在使用筷子的过程当中发展手腕的动作,在魔尺游戏中发展空间方位知觉,在游戏记录中对写写画画更感兴趣;大班孩子剪纸、捏橡皮泥的复杂程度进一步提升,增加"书写准备"的材料投放、活动安排,比如每日签到、控笔游戏操作卡、任务记录等。

随着幼儿手部力量的增长、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的提升,以及对生活情景中文字符号兴趣、意义的积累,自然而然就能写自己名字了。

幼儿的成长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书写能力准备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他学习能力的准备也是如此,应该以小班为起点,将学习能力准备融入幼儿园三年的生活当中。

三、让孩子做喜欢的事——最好的教育就是寓教于乐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能最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是幼儿最喜欢做的事。

在一次户外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拍摄到大班幼儿的"探险屋"游戏,通过回看视频与图片,借助《指南》分析幼儿五大领域学习与发展(详见下表),发现幼儿充分运用了集合、模式、比较、测量、几何、空间等数学方法,推进活动的开展,融入了科学领域的深度学习。

游戏与生活中的"计算"无处不在。比如:区域里的扑克牌游戏。小班幼儿可用1-5的牌面按数取物;中班幼儿双人游戏,运用1-10的牌面比大小;大班幼儿的游戏更有挑战性,使用三套扑克牌,裁判出示一张牌,其他两个人马上用手中的两张牌"合成"对应的数字,速度快且正确的获胜。在游戏和生活中"学数学",环境和材料成为了支持幼儿真正探索性学习的重要条件

入学准备既是为幼儿上小学做准备,更是为其终身成长打基础,"幼小衔接"不是理解为一个节点,而是一个持续渐进的长期过程。我们既要立足当下,让入学准备教育回归常态,将学习能力的准备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还要着眼未来,让入学准备教育摆脱功利,用学习能力的准备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蓄能。